【创客100第三十一期开放日】九年硅谷打拼,看他是如何运用适合中国创业者的硅谷思维

创客100开放日,从第一期一路坚持走来,到今天为止已经开办了三十一期,随着创客100影响力日益提升,担负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大。每一期每一个环节我们都严格要求自己,尤其在邀约嘉宾方面,我们一直坚持选取行业内的领军人物,一直尊奉要把最新、最具深度的干货奉献给陪伴创客100一路走来相互扶持的各位新老朋友。

每一位分享嘉宾的奉献都值得我们铭记

为了帮助更多的创客,也为了让更多的对于互联网相关创业、创新、投资、融资等感兴趣的朋友突破地理空间限制,更加直观的获取第一手讯息,创客100开放日活动举办的同时会同步在YY,一直播,斗鱼,映客,花椒,虎牙,微吼等直播平台同步做现场直播,更多在线观看请关注创客100微博获取。

创客100开放日在各大直播平台现场直播

硅谷,全球创新的智慧源泉,中国创业者都渴求到此找寻灵感。

但是,北京硅谷空中航程约9500公里,来回要数天时间的奔波劳累。

并且,即使你亲自去了硅谷,恐怕也找不到合适的人进行咨询······

嘉宾在演讲前接受创客100独家专访

本期创客100开放日,特邀两位留学过美加,经常游走硅谷,对美式资本运作、孵化器运营和互联网创业都有着深邃洞察的青年翘楚,讲解原汁原味的硅谷思维。带领大家走进硅谷深处,剖析中外创业的差异。

第一位:戴翀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Rotman商学院经济、金融和管理学学位;美国伊利诺伊香槟分校商学院,荣获金融学学位,有美国SAS高级数据分析师认证资格,曾在纽约工商银行总行担任金融分析师。

戴翀在现场剖析中外创业者差异

戴翀在演讲中关于中外创业者差异时分析:第一点,中外创业者的出发点不同;第二点,中外创业者环境不同;第三点,中外创业者的理念是不一样的;第四点,可能对于硅谷的创业者来说,他们更乐于接受失败。

在谈到中外创业者理念时,戴翀指出,硅谷的创业者引用的方法就是无创新、不创业,已经出现的项目他们不愿意去做了;但是对于中国的创业者来说现在更多的是为了创业而创业,这就导致了创新的项目在国内非常少见。这一问题确实值得我们国内创业者深思。

当场“收获”一枚天使投资人

第二位:本杰明·丁多伦多大学经济、金融高级荣誉毕业生、罗彻斯特大学金融硕士;曾在世界200强伊藤忠株式会社(纽约)担任管理咨询师,在北美风投创业圈沉淀3年,现归国就业。

本杰明·丁现场分享干货

本杰明·丁在演讲中在谈到,如果你想进入YC:他们会问你一个比较狠的问题,就是他们不会问你如何来跟这个竞争对手进行竞争,他们会问你跟竞争对手之间能甩开他多少条街?你必须保证多长时间你能甩多少条街,这样情况才有机会进入YC。

迟到的创业者只好在门口听讲

而在谈到中外创业者在项目推广及收费方式时,本杰明·丁谈到中国人二维码支付很普遍,特别是北京,在美国基本上看不到二维码支付,还是用信用卡,这也是他们滞后的一点。其实也并不是我们什么都在学习美国、学习硅谷,有些东西,我们已经领先,倒是外国在模仿我们学习。【责任编辑/魏峰  摄像/魏峰】

以下为全程实录:

主持人: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来到创客100第31期开放日的现场,

今天我们请到了本杰明·丁和戴翀先生,来给我们分享明星海归眼里的中美创业。

戴翀:

谢谢大家,我叫戴翀,感谢主持人的介绍,也感谢创客100给我们提供这次机会来做这次演讲,今天我分享的主题就是硅谷思维,中美创业的差异。

我是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毕业的,然后本科学的是经济金融和管理,毕业以后就去了美国读研究生,学的专业也是金融。毕业以后去了芝加哥,之后又去纽约银行做金融分析师。在这个之间有人问我有没有兴趣做一个项目,我当时考虑了很长的时间,觉得这个项目这个机会非常不错,我就全职去做这个项目创业了。

那么我今天要讲这个经历,因为这个跟我选择智能硬件和互联网方向是有关的。但是很多人有疑问说你本科学金融,实习和工作也是做金融的,为什么选择互联网这个方向?

我在高中和大学的时候对这些小而美的产品非常感兴趣,自己也会去收集收藏这些产品。当我听到那个项目的时候也是很兴奋,有一种冲动,想去做这个东西,所以就引出了我今天要演讲的第一点,就是创业者的出发点不同。

因为我的主题是主要对比美国和中国创业者差异,所以一定要先讲硅谷。对于硅谷的创业者来说,他如果做一个项目的时候,一开始是由于他有这个好奇心,他才想去有这个想法做这个项目。在这个好奇心的基础上再去寻求创新的项目,但是他的结果最后如果说被大的公司,比如说像苹果,像亚马逊给收购掉了,他都会非常高兴。因为证明他原来的好奇心是非常好的,证明他的商业模式是非常成功的,所以他会感到非常开心。会用这笔钱再做一个新的项目,再尝试更多新的东西。

但是对于中国的创业者来说,可能一开始这个项目的估值赚钱能力再决定他是不是来做这个项目。对于中国的创业者来说,可能他们觉得被认可就是当他做这个项目是盈利的,最好的情况是上市了,他觉得这个结果是非常好的。但是这其中如果被腾讯收购了,他会感到非常不爽,在他的心里觉得我这个项目是做不大做不成,才会被别人收购买掉了,所以这个是在心态上的差异。

第二点,创业者环境不同,因为环境的概念非常复杂,我在这里只能分享两个我觉得影响比较大的原因,第一个就是内部环境,第二个是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分为文化差异和自身原因,自身原因就是扎克伯格可以从哈佛大学辍学创立脸书,比尔盖茨也可以辍学,如果在北京一些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会不会也放弃清华北大的学历做一个传统公司,这个答案就是非常少的,寥寥无几。

文化差异,结合第一点来说。如果清华北大的学生有这个想法,他想去放弃学业做创业的项目,但是他的同学老师和他的父母目的会给他很多的阻力,让他完成好学业,之后好好的工作,而不是创业,所以文化的差异会给中国的创业者很多的阻力,阻碍他们去做一个项目。但是对于硅谷的创业者和美国的创业者来说,因为他们18岁以后可能父母就有一种放养的形式不管他们了,他们可以支配自己的时间和想法去创业,就会更容易一些。

外部环境,就是商业利益,中国很多聪明的创业者是有一个说法叫用新手段改造老生意,新手段的意思就是可能是新的模式,新的方法,这个老生意的意思就是在国外那些很好的项目,证明很成功的项目,又有很大利益的项目,在这个基础上他去进行改造,去进行复制,然后来变成自己的一个项目,可能像之后的滴滴优步,还有像一些O2O的平台,模仿的是其他的公司。

硅谷因为它的技术能力非常强,所以做的是一些更新的项目,比如火箭回收,人工智能,还有虚拟现实,所以对于硅谷创业者来说,他们更多的是做了一个先锋者。作为一个创新者的姿态做这个项目,而不是以一个超级者或者模仿者的姿态来做这个项目。

第三点,创业者的理念是不一样的,硅谷的创业者引用的方法就是无创新、不创业,所以他们更多希望在这个项目上会有一些技术的创新,或者在商业模式上是领先于其他项目的,至于已经出现的项目他们可能并不愿意去重新做这个项目了。

但是对于中国的创业者来说现在更多的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所以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些项目,比如服务业的项目,商业的项目居多,但是创新的项目在国内非常少。比如像滴滴模仿优步,美团、饿了么也是模仿美国的。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平台都很火,但是都没有什么创新,都是一些国外的品牌。

可能国外好多的产品拿到中国过了三个月就变成了另外一个品牌,但是这是中国人自己知道的,是一种现象,但是也是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和美国的差异,在创业的差异。

第四点,可能对于硅谷的创业者来说,他们更乐于接受失败,因为失败是一个很宝贵的经验,以至于他们在后续的创业新的项目中得到更多的帮助。但可能对于中国的创业者来说,失败是一件很不能接受的事情,如果说我失败了,我可能不会再去创业了,可能就找一份工作了。我觉得这件事可以跟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比如从小在学校里,你成绩不好,那你就会排名很后面,可能就考不上一个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赚钱就少,可能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一个常态。但是对于硅谷创业者来说他们完全不这么想,因为他们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我今天就分享这么多,接下来由我的合伙人本杰明·丁来为大家分享一些他的经验。

本杰明·丁:

我主要是想说一下美国的创业和孵化器跟中国的不同。我在多伦多纽约罗彻斯特大学,在北美已经待了快九年多了,大学四年,研究生第五年,剩下的四年都是在北美任职或者在北美开始创业。

当时毕业的时候我收到了北美的offer,是月薪四万人民币左右,我还收到美国一些投行的分析师的offer,差不多月薪也在这个价位上。

但是最终因为我的家庭背景或者我的父亲的关系,最后我选择了一家从事国际全球贸易的公司,也就是我们传统的世界两百强公司的投资顾问。

那个时候我就已经知道如果按照我这个路径走下去,再两年后年薪一定会达到七位数。

但是最后怎么踏上创业路,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我在大公司的就业过程或者还包括我经常会出差硅谷洛杉矶加州那边,后来包括在纽约文化的熏陶下,纽约的文化就是海纳百川、包罗万象,你见到过那么多的精英,金融界的精英经常说一些交易,或者说有时候你会碰到那些非常优秀的创业者,他们就会谈起他们的项目。

这个时候赶上国内大众创新刚刚起步的热潮,心里就开始蠢蠢欲动了,我就放弃了高年薪去下海创业。

这里面肯定在跟很多创业者聊的过程,包括自己在贸易的渠道中发现了一些机会。经过大半年的调研,我觉得可能我有些行业存在市场空白,我想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填补上这个空白,最后就决定下海。

在下海之前两三个月之前,我跟我的合伙人戴翀聊了聊,大概用了我三个多月的时间说服他跟我一起做这个事情。

好了,介绍了差不多,先回到创业环境对比,大家对于硅谷最感兴趣的应该就是孵化器。我主要是对多伦多地区的创业孵化器有过深刻的了解。大多伦多地区是加拿大孵化器的集中地,它的孵化器每一个的规模模式也完全不一样。

举例子,多伦多的最大创新中心叫Mars Innovation,它是非常广阔的一个创新中心。基本大部分入驻在内的公司都是大公司例如airbnb,他们一部分空间会租给其孵化的发展型的中型公司。

对于那些初创企业的公司他们不直接孵化,他们会外包给那些孵化服务商,让他们来做孵化,就是外包的形式。我们当时申请的就是一个由我们多伦多大学的校友会创办的孵化项目,当时投几万加币占股3%。

但是他的要求就是两个创始人必须有一个是我们的校友,正巧我们都是多大校友,我们另外一个创始人也是加拿大籍的美国布朗大学的学生,所以我们就以这样的身份,披荆斩棘进了孵化项目。这个孵化商呢,给你三个月的加速服务,三个月后,你如果继续在那办公,办公的地方要收费,很贵,因为我们的孵化器在多伦多市中心。

至于Mars Innovation 本身,他是怎么投资的?他们孵化的是发展型公司,会扮演一种领投的角色,基本上每笔投资是在五十万加币到一百万加币之间,应该在中国属于A轮的一个角色,他们会领投这种公司,并把这些公司作为孵化器的孵化项目。

多伦多大学还有第二个大的孵化中心,比我们多伦多大学次些的一个大学,是他们的学校提出来主办的一个孵化机构,他们的模式是投资于种子与天使轮之间,投资十万加币,占股8%,里面可以让你选择是否在他们的孵化器办公,但是也要钱,他们提供的服务基本就是传统服务,商务注册,对接投资人,定期会举办活动,就是这样的环境。

但是多伦多其实还有一些机构就提供一些免费服务,不占你股权,非常公益性的组织,可能就是加拿大的福利比较好,所以会提供这样的一些服务。

当然现在也有更多的中国投资者,入市加拿大,中国投资者在加拿大建立了一个组织叫中加天使联盟,发起人是李竹、王童、刘志硕他们。

他们共同跟加拿大当地的一个政府性的投资机构一起创办的中加使联盟的组织,所以也可以看到加拿大现在创业环境也是逐渐的在吸引世界的资本。

相比加拿大那么多优秀的项目,加拿大的本地投资人非常的死版保守,其实我们当时在拿融资的时候,当地的加拿大一家基金给了我们100万加币的Convertible Notes,利息差,三年之内五年之内给还清,如果表现好,就转成我们的股份,所以看都没看直接就拒了。所以,加拿大需要更多的投资人的关注!

好吧,上述大概是加拿大的情况。来讨论讨论YC吧,YC是每年两季招轮创业班,他们选择直接投资。投12万的美金换5%的股份,换取股份以后会提供一系列的扶持孵化服务。但是有一点,你来办公可以,如果说有需要的话可以在他的场地办公,但是他不提供长期性固定的办公地点。

你被选中后,必须跑到硅谷来,他们要求你在硅谷的附近扎根,最好是离孵化器近一点,你在他周围吃喝拉萨都得自己解决,三个月让你出项目,去参加一个世界最大的一个展示机会YC Demo Day。

他们的筛选过程也是非常的严格的,咱们想想就知道这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孵化器,如果想得到他们的面试机会,不单说项目要吸引,而且同时公司最好能得YC校友的推荐信,之后有幸被选中,面试过程也是非常的痛苦。

因为他们不会让你有序的跟他们谈话,他们会不断的打断你,连续不断的问你问题,你在短期内就要回答,当你话说到一半的时候,他们是会跳到下一个问题,不会让你话说完。第一看你的反应能力,第二看你是不是撒谎,就凭他们老道的经验,而且他们在场除了负责人还会请一些牛逼的律师在,也会有各行各业的精英在。

比如有时候同时请一个行业内最资深的律师和会计师一起来审核你,所以在短期的回答都会影响你的评分和可信度,看看你在高压环境下是否抗压。

他们其实问的问题里有一个比较狠的问题,就是他们不会问你如何来跟这个竞争对手进行竞争,他们会问你跟竞争对手之间能甩开他多少条街?你必须保证多长时间你能甩多少条街,这样情况才有机会进入YC。当然我还是没懂他们的筛选标准是什么,因为当时的airbnb真的很普通。所以,偶然性还是存在的。

你进入YC有一个好处,他们每周二会举行一场晚餐,这个晚餐会邀请那些成为独角兽的公司的创始人来做分享会。校友圈的价值或许是YC的核心价值。

谈完YC,我来告诉你们一个现象,你会发现现在中国创投在纽约和美国很活跃,除了我们刚才说的加拿大有中加天使联盟,美国有太多的华人投资机构,其中以清华校友会带头。我姐妹在纽约成立了一个众方资本,也是有一千万美金的基金,我的另一个兄弟在纽约成立了一个叫牛犊资本投了不少的项目,这些项目也表现非常的出众。

除了中国进军美国,美国现在很多的投资人在入驻中国,比如美国第二大孵化器founders’space,它现在在上海的孵化器在漕河泾落户,所以我们觉得未来中国合作会越来越多,我觉得还是给大家打打鸡血鼓励一下,随着美国资本的进入,中国还是会有一批新的创业基金来为创业带来刺激效果。

介绍完了环境,我现在回到自己本身,安利一下,我们在做什么。我们之前做电商,在美国类似于天猫的轻资产电商。所有的商户都是直接在我们平台注册,发货的,我们主要专注于在一秒同步,把这个款项扣除我们平台佣金后直接打到N个商户账号上,所以这样的操作非常棒,但是同时又让商户非常的安心,结算完全不会麻烦。

我们主要是在支付体验度里面做的很多的研发投入,当时我们自以为很牛逼。可是忽略了对个体市场的获取,市场碎片式的获取做起来太累了,所以后来我才回索性做线下的渠道,通过这个渠道打开了足以支撑我们这个团队造血。

一直做到4月份,之后被创客100曹总看上了,就在硅谷那面见面聊天,最后就回到国内做一个智能硬件的社区。

这个社区是以社交为主的,我认为为什么要走流媒体技术的社交平台,智能硬件转换的核心原因是,第一,它的东西太新,你做完一个消费者,凭一张图片或者凭一个大视频,你根本不了解这个东西到底在做什么,通过图片是不能了解的,但是视频的产生者是厂商,厂商以他们的意识去诠释了工具的功能,不一定能百分之百告诉用户这个东西在这个场景里利用是不是百分之百最佳的。

第二点,厂商的视频太长了,我们做过统计,60%到70%的人其实在视频的前十秒就决定看不看,所以我们要把产品的核心观念一开始就突出。那我们要做什么样的流媒体社交平台,大家可以期待一下,我们即将发布app。

同时我们在第二期推出VR的内容制作,包括VR技术会有硅谷那边的团队到时候直接参与在app上实现。我们只要拍个秀以后会做试点测验,测验好以后会生成内容和视频,用这样的方式服务于厂商,帮他们制作VR内容,这个是我们在近期一年内可以看到产品的。

我们在五道口东升科技园有合作,是一个智能应用的展厅,我们很多产品在那里参展。我们9月10号会参加F4塞车我们作为赞助上我们三十平方米的赞助商,旁边有捷安特大牌等等。

9月15号我们会在鸟巢的科技音乐节参展,合作完以后。我们会在中关村互联网+办公楼进行参展的深度合作讨论。

所有的智能硬件都可以跟我合作,我有非常广阔的渠道,在中国的会更广,如果你想要参展,任何渠道我都可以请你参展。

创业者:你们现在主要卖的产品都是以好玩为主,比较新奇?

本杰明·丁:对,都是智能硬件。我们电商北美平台已经有150多家创业公司跟我们合作,直接在我们研发处售卖。北美的团队长期以来跟创始者的感情来说,他们还是挺走心的,想法也很简单,不会太过于利益化。

当然那些打通负责市场的部门你跟他们交流没有意思,他们是严格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我们跟他们的关系可以绕过一切。

创业者:你那边孵化器感觉没有这么火啊。

本杰明·丁:美国孵化器比以往更火了,拿YC来说,8月23号的比以前,更多的创业公司过来了。只是美国本土的少了一点,海外的项目多了一点,韩国 印度这些其他的国家都开始进来了,但是他们很多的模式都在模仿中国比如婚庆,比如租车等等。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相关文章
创客100第四十八期路演:当别人都去“前线”打拼,“后勤”就一定有市场
创客100第四十八期路演:当别人都去“前线”打拼,“后勤”就一定有市场
北京市委研究室调研组到创客100控股集团调研对所做工作给予肯定
北京市委研究室调研组到创客100控股集团调研对所做工作给予肯定
【创客100第三十二期开放日】速途网络创始人范锋7年创业经:创业是心智的考验,必须注重方向和节奏
【创客100第三十二期开放日】速途网络创始人范锋7年创业经:创业是心智的考验,必须注重方向和节奏
【创客100第三十一期开放日】九年硅谷打拼,看他是如何运用适合中国创业者的硅谷思维
【创客100第三十一期开放日】九年硅谷打拼,看他是如何运用适合中国创业者的硅谷思维
创客100第四十三期路演:曾提选过郑凯、文章等明星,新锐导演内容创业,前来创客100为团队融资
创客100第四十三期路演:曾提选过郑凯、文章等明星,新锐导演内容创业,前来创客100为团队融资
创客100创投基金董事长曹健一行参观深圳市微纳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
创客100创投基金董事长曹健一行参观深圳市微纳集成电路与系统应用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