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100开放日第二十三期:美国信宇公司全球副总裁郭骅说,硬件创业跟软件不一样,砸钱免费送注定不长久

最近几年,智能硬件是市场和资本竞相追逐的热点之一,苹果、索尼、三星、小米、LG、百度、华为、中兴等纷纷推出自己的智能可穿戴电子产品。但是经过2015年的爆发,智能硬件领域的增长速度日渐放缓,其自身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数据显示,2014年智能硬件领域的总投资额同比暴涨了503%,但从2015年第三季度开始,投资额大幅下降,从第二季度的454起投资直接暴跌至第三季度的57起。投资的暴涨和暴跌,使得智能硬件领域经历了火与冰的转换。

郭骅在接受创客100的视频采访

前一段时间,著名智能手环厂商Jawbone,宣布停产Up系列手环,也给一些想在智能硬件领域有所作为的创业者们敲响了警钟。

那么,导致智能硬件目前这一局面的原因,究竟是资本寒冬影响了智能硬件创业,还是智能硬件产品本身的创新度不够?在快速迭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兴的大数据又能否给智能硬件支撑起一个新的未来?

为此,创客100第二十三期开放日,特地邀请美国信宇公司全球副总裁郭骅先生前来做客,分享他对智能硬件创业的一些看法。

在演讲开始前,创客100媒体平台常务副总编张里致辞,对郭骅先生的到来表示特烈的欢迎。

郭骅向在场的创业者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干货

演讲中,郭骅先生首先回顾了自己的创业经历,认为智能硬件创业的方向肯定没有问题,智能硬件、大数据和云计算都是相辅相成的。

在智能硬件创业方面,郭骅表示,人们往往过分强调智能这一块儿,而忽略了首先它是个硬件。创业者要首先找到一个切入点,是打算在原有硬件的基础上智能化,还是做一个比现有硬件更特殊的新硬件。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来自市场方面的刚需对智能硬件创业来说非常重要。

与软件相比,郭骅认为硬件的整个链条比较长,对商业模式的创新要求更高。“中国现在有些生态环境里面就是砸钱,免费送、免费点,这个从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的,但是不会长久。硬件创业一定要找到自身可行的商业模式,而如果你想把软件方面的模式套到硬件上面,这个恐怕是走不通的。”

郭骅强调,智能硬件的周期性很强,基本上6-9个月大家就要进行升级换代,即使你第一款产品成功了,不见得以后所有的都会成功,摩托罗拉和诺基亚在这方面都有惨痛的教训。

圆桌对话环节,郭骅、张里和智能硬件创业者本杰明·丁坐在一起,畅谈大数据和智能硬件创业。

在智能硬件起不来的原因是不是大数据没有完全推广开来的问题上,郭骅认为,下这个结论还为时过早,大数据跟智能硬件是相辅相成的,智能硬件起不来,不是因为大数据还没有展开,而是智能硬件本身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杰明·丁则从从投资人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创业者在初期就夸海口说硬件价值有多少多少,试图去说服投资人拿到这样的投资,那当然得不到,“在硬件本身没有得到市场认可的前提下,没有足够大的消费者或者使用者去产生这个大数据,那么这就没有价值。”【责任编辑/wind 摄影/王巍峰】

创业者在认真聆听

幸运观众提问

圆桌对话

郭骅先生、创客100创投基金董事长曹健和创业者们合影

郭骅先生和创业者们合影

以下为开放日全程实录:

主持人:

我们第23期创客100开放日现在开始。很高兴又和大家相聚在创客100的开放日现场,我是这次开放日的主持人,创客100媒体平台常务副总编张里,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这一期的开放日还同步在微吼和易直播两大直播平台上进行同步直播,有兴趣的创业者和朋友们在会后都可以在微吼和易直播上面再看看我们创客100开放日的现场。

古人说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快速迭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更替转换速度越来越快,今年应该说是虚拟现实和网红成为市场和投资人的追求的热点,这个时候我不知道在座的诸位是否还能想起来去年或者前年的热点是什么?是消费智能电子和3D打印。我们都知道,从2012年开始,自从谷歌推出第一部谷歌眼镜以后,消费智能电子或者可穿戴设备这个概念,顿时在全世界弥散开来。2014年,智能穿戴设备爆发元年,在2015年到了一个高潮,这两年时间里简单统计了一下,至少有苹果、索尼、三星、LG、百度、华为、中兴,还有像耐克、阿迪达斯和艾玛仕等等,都推出了自己五花八门的产品。但是一般来得快走得也挺快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么长时间以来,苹果卖了多少部iWatch?谷歌也是很久没有听说智能眼镜这回事了。当然还有前一段时间,美国著名的手环厂商Jawbone宣布停产相关产品。所以,今天我们讨论这个话题,我们想关注的是,智能硬件究竟是因为资本寒冬而触礁,还是说这个产品本身创新不够。在这个衰败的阴影下,新兴的大数据能否给智能硬件支撑起一个新的未来,而智能硬件的发展将来又将如何借力大数据。

今天就这些话题,我们非常荣幸的请来了美国信宇公司全球副总裁郭骅先生,待会儿他将结合他常年海外闯荡的阅历,为大家带来智能硬件如何向大数据借力的真知灼见。

我在这里简单对郭骅先生做一个介绍。郭骅先生是美国信宇公司全球副总裁暨亚太区董事总经理,他还是全球移动生态体系联盟亚洲区董事。郭先生本科及研究生先后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及建筑系,然后赴美攻读物理学硕士与电脑科学博士。他还获得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管理学院MBA学位。2013年6月加入美国信宇公司,全面负责公司亚太区面向企业级互联网公司的业务。再追溯一下,从2000年到2013年期间,郭先生任职于美国纽思塔公司,是公司的创始成员和首席信息官。1997年加入洛克西德·马丁公司,任技术运营主管。之前亦曾在美国电信巨头MCI旗下的In-Flight Phone Corporation担任软件工程的部门经理。我对郭先生的介绍到这里,接下来请大家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郭总上台演讲。今天的主题是“破局,用大数据思维开启中国智能硬件的未来。”   

郭骅:

谢谢大家,今天天气比较热,大家还赶到这边来。我本人也是刚从台北过来,很早就跟曹总这边约好的。我刚刚跟张总也在聊,我自己真的算不上是什么专家,不过是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我本人喜欢比较随便的方式,所以就没有准备PPT,今天这边人也不算太多,所以我想可能作为互动的方式比较好。我大概介绍一下我做的一点事,刚才张总基本上讲到了我们公司的状况,我再大概介绍一些背景,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兴趣点,然后再看看大家有什么问题,我们就使用互动交流的方法。

我大学就读的是浙江大学,一个有趣的事就是我先读了物理,然后研究生又去读建筑,这个跨度还算比较大,在当时也比较算少数派。特别是我们刚开始学物理,说老实话学物理除了教学搞科研就没有什么了,我之前一直对画画摄影这些比较感兴趣,后来就去了建筑。建筑其实也不是完全跟物理无关,大家知道建筑方面有很多物理方面的东西,比如采光、音乐厅音效等,所以这个是我的第一个跨度。

之后就去了美国,念了以后又发现计算机是一个很大的趋势,然后就又转移了,所以你看到我第一个工作就是做开发,后来就又去念了MBA。做的第一个东西其实是在MCI,MCI之前是一个电信运营商。当时我们做的是全球第一家飞机电话,现在可能见怪不怪了,许多飞机上都会有电话系统,或者是电视,或者是娱乐系统,但当时什么都没有,我们是第一家做,就是空中到地面,所以这也算是个小小的创新,至少产品方面东西是比较新颖的。后来我做LineTV这么一套系统,技术方面其实做得蛮好,但是市场推广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还好是在MCI一个很大的公司下面,所以结果也算可以。有时候你有很好的技术,但是市场不够成熟,市场还没有到这个时间点上,你就会很艰难,所以时间点是非常重要的。

1996年美国电信开放了,当时鼓励电信方面公开竞争。公开竞争有一个要求就是说必须要所有参与的企业,参与的运营商要支持一个服务叫做携号转网,就是你可以带着你的电话号码转到另外一家运营商,这是跟移动绑定的。

中国这边也有携号转网,我们在中国5个省做了商务试点,当时是我帮助运营来做的,如果你在这5个省内,你可以把供应商的号带着跑。这是我们后来说的一个机会,做这种一定要有一个数据库,一个平台,所有的运营商都进来。后来我们几个人就做这个东西,因为我们客户都是几百亿的大佬,做的东西是电信最基础的架构,所以我们就说服了洛克西德·马丁公司来投我们这个公司,洛克西德·马丁当时出了4500万美金来帮我们成立了一个平台。然后我们就去定标,通过公开竞标把整个北美的号码系统拿了下来,包括美国、加拿大。这其实是一个云计算前期的东西,但我当时就是从基础、运营、建设一步步做起来的。

2000年的时候整个互联网的机会很多,虽然在洛克西德·马丁这个大平台下有好处,我们自身能做的事也很有限,但我们觉得我们自己单飞带来的效益更高,空间会更大,所以2000年我们就被分离出来了,当时是华平创投帮我们做的。2000年到2003年,这几年我们非常困难,经常是不知道下面工资还发不发得出来。开始时我们从几十个人成长到三四百人,然后在一年之内又回到两百人,所以我们中间经历了非常大的曲折。后来因为刚才说的主业起来了,我们才发展得非常好,2003年、2004年赚的非常多。

我们当时想在美国积累一些经验,然后推广到全球。当时台湾正好有一个活动,我就基于这样的机会跑到了台湾,那个时候是2004年,我找了本地的合作伙伴,经过很复杂的招标程序,也是一波三折。那时候陈水扁在位,一开始不被当地台湾人接受,因为虽然你代表公司,但你总是从大陆过来的,所以当时最开始的时候让他们接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但是到最后,我们还是拿到了一个1400万美金的单子。

2005年公司上市时,我们提出了国际化,往国外发展。所以这之后基本上我就呆在亚洲。在台北那时候做了两年,后来因为台湾的市场有限,又觉得这个市场还没有成熟,我就又被挑选去了新加坡,因为新加坡还是比较开放一点,又是一个华人为主的社会,所以文化上还是有一些优势。我回到中国是在2007年初,那时顺便把家也搬到了北京。

讲一下我现在的公司,大家可能没有听过它,但一定用过他的服务,只要你出过国,你拿着手机到了美国,手机打开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网络上注册,告诉你中国手机到美国了,美国漫游。第二个收到的就是欢迎短信,欢迎到美国来,这些短信是五花八门的,所以我们有一个全球最大的发短信的网站。完了以后你肯定要上网,大概老年人可能不是很清楚,上网不是直接从当地的网直接上互联网,而是把你的网络导入中国,再从中国上网,你拿着中国的手机到了美国是不能直接上网的。

所以这中间就要有一个强大的网络,我们因此知道用户上了什么网络,下载了什么应用等。我们就根据运营商手中的用户信息,实时的开放给大平台,结合本身的信息和第三方的信息来做大数据处理,能够为客户提供最好的移动用户体验,我们叫移动情境,分别是是Who you are、where you are、what you are。比如今天我拿着手机到美国去,收到一个促销短信说什么手机打折,对我来说这个信息一定是没用的,但是如果他能告诉我我去的地方附近有什么有趣的东西,哪怕知道我喜欢打高尔夫球,发给我一则高尔夫球打折信息,那就肯定能吸引我。

从创业公司来讲,我在一家叫凡人科技里做董事,它是杭州的一家公司,专注在新闻方面做大数据,就是能够把全网的数据、400多家纸媒,加上新闻的APP、微信的公众号,把这些数据全部都抓取进行选择,第二个把它清洗,第三个进行格式化,打标签,对媒体行业、政府提供很多内容服务,热点跟踪,新闻事件的一些预测,甚至一些版权保护,比如你这个文章被谁转载了,什么时候被转载了,这些都可以进行分析。

另外一个创业方面就是,我们浙大校园有一个创业俱乐部,主要做一些以质量和效益为主的创意互联。然后还有一个移动生态系统,是一个全球的组织。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智能硬件的创业方向一定是没有问题的,智能硬件、大数据、云计算,这些都是相辅相成的。大家知道基本上大数据最重要的是四个方面,一个是智能硬件、可穿戴设备产生的数据量一定非常大,实时反应每个人穿戴当中发生的状况;第二是产生数据的速度、实时性;第三就是我们讲的可靠性、真实性,这是大数据非常重要的一个东西;第四就是大数据能真正做到非常有效地应用到各个场景。

从智能硬件创业这个角度来讲,我个人认为,第一,我们太过于强调智能这一块儿,忽略了首先它是个硬件。这是首先要注意的一个硬件方面,你需要真正找到一个切入点,是打算在原有的硬件基础上你把它智能化了,还是找到新的硬件,至少要比现有的硬件更特殊。

第二点是要有这么一个刚需,以我那么多年在国内国外销售经验来看,绝大多数商家非常追求的一点就是用户的需求。有的时候你会跟客户讲你的解决方案,或者你的场景怎么怎么样,很多用户并没有兴趣。这部分不错,他可能有兴趣,但是再继续说下去他就不做了。他可能对你的东西有兴趣,但是你让他签约,让他有风险的时候他就有点犹豫了,所以这一点来说硬件的用户需求,其实要特殊一点儿,就要跟别人的不一样。

硬件的东西有它特殊的地方,它整个链条比较长。做硬件的创业者问题很多,往往不是方向上有问题,更多的是执行层面有问题。

第三点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中国现在有些生态环境里就是砸钱,免费送、免费点,这个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的,但不会长久。所以一定要找到你自身可行的商业模式。如果你想把软件方面的模式套到硬件上面来,这个恐怕是走不通的。

第四个就是硬件比较特殊的地方,周期性很强,一般来讲特别是现在智能硬件,或者是手机这些东西,基本上6-9个月大家就要进行升级换代。一代接一代的推出新的产品,有自己卖点的产品,你第一款成功了不见得所有的都会成功。当然这里的例子很多,像摩托罗拉、诺基亚都有很惨痛的教训。

我觉得大概就是这四点,是比较关键的地方。

 主持人:好的,谢谢郭总的精彩演讲。接下来我们进行小型的圆桌对话,这个时候我邀请我们圆桌对话的嘉宾,小丁。我先对小丁做一个介绍,他的全名是本杰明·丁,是多伦多大学经济、金融高级荣誉毕业生、罗彻斯特大学金融硕士,从高中起丁先生就开始连续创业,最近一次创业之旅是带队从点上转型分销,月营销额突破折合人民币百万,现归国创业,转让股权收官;丁先生曾在中国和世界知名金融机构有过实习或者是从业经历,在北美风投创业圈沉淀3年,曾在世界200强伊藤忠株式会社(纽约)担任管理咨询师。下面有请郭总,有请小丁。

本杰明·丁:是这样子的,我在2008年的时候决定移民加拿大,在移民加拿大之后我去了多伦多大学读了管理学,其实主要是金融和经济这方面,在读期间就开始不断地有创业经历,所以说在当时就获得了社区的一个非常高的认可,并且得到了一个奖励,当时就是对于我的创业给予了很好的鼓励。在这儿之后我就去了美国的罗彻斯特大学。在金融硕士毕业之后我2011年先是去了日本跨国公司伊藤忠担任他们的顾问,之后我开始进行半创业半全职的一个阶段,再之后从顾问升职到了管理咨询师,后面我也创立了硬件和电子智能硬件的公司。你知道智能硬件需要大量的线下体验和线下测试,所以说那个时候我针对在互联网上进行碎片式的投入,可能没有对个体金融来得更加的高效,随后我就进行了转型,针对智能硬件的零售商和他的经销商进行单对单的分销交易。2016年初,销售额就开始有一个质的飞跃,从十万美元、二十万美元、三十万美元,然后到今年4月初我们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商讨和协商,最后我和我的另一个合伙人决定归国来做一个关于内网社区的新项目,所以在跟我在海外的团队进行了交接转让后就回国了。

主持人:

今天两位嘉宾,一位是大数据专家郭总,一位是智能硬件的创业者小丁,我希望等一下我们在问答环节中能够从大数据和硬件这方面碰撞出一点火花。刚才听了郭总的演讲,我个人的感觉消费智能电子起不来的话,是不是说明它目前和大数据的结合还不是很紧密。因为我们最早接触消费智能电子的话是最早看IBM的电子商务的一个广告,就是一个顾客去到商场里面,他所有的行为,所有的走过的轨迹都可以被这个系统记录,当然他所看过的物品,他最喜欢采购的物品,这些都可以以大数据的形式被IBM公司拿来用以分析这个顾客的喜好。当然那个顾客肯定实际上也是要戴某些传感设备才能检测出来。这应该就是IBM最早给我们提供的一个大数据和硬件结合的案例,现在我再回到最初的案例,现在硬件设备起不来的话,是不是应该就是和大数据这方面还没有完全的推广开来有关系?郭总您的看法?

郭骅:我觉得好像下这个结论还为时过早。首先要从智能硬件本身,就是我刚刚讲是不是真正对硬件有需求。您刚才讲这个案例不错,但是对用户来说,IBM能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能不能培养用户这种习惯,从这个角度来说可能还会有一些个人隐私的担忧,我是不是希望像IBM这种公司完全知道我的一举一动。然后他可能会跟我带来的价值,而且跟我牺牲的我的个人隐私之间是不是值得,所以我觉得可能还没到这一步。

从大数据角度来讲肯定是没什么问题的,没什么不对的地方,但是从执行层面一样,大数据是一定要达到用户有多少量才能计算,我觉得从技术方面是没有问题的,要结合也能说得通,刚才讲大数据跟智能硬件是相辅相成的,但是是不是因为大数据还没有展开,我个人觉得还是智能硬件本身的一些问题。

本杰明·丁:归根到底我要从投资人的角度说这个问题,现在投资人如果你只是减轻负担的硬件的话他不看,但是问题就是为了迎合这样的一些事情,创业者在初期就会夸海口说这个价值有多少多少,然后试图去说服投资人拿到这样的投资,那当然得不到,在硬件本身没有得到市场认可的前提下,没有足够大的消费者或者使用者去产生这个大数据,那么这就没有价值。

郭骅:我这边跟小丁看的角度不一样,我个人觉得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讲,如果你还没开始做就想着我怎么样能让投资人看好,我怎么让投资人接受,这个可能就是失败的一半了,我觉得你还是真正要看这个产品怎么样能够被市场接受,被用户接受,真正有刚需,然后你自己解释为什么你做得比别人更好,有比较合理的商业模式,又有更新换代,有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一个脉络在里面,这个可能更重要。当然你站在投资人这方面现在确实没有问题,但是创业者尽量不要先想投资人怎么想,先把自己的产品做好再说。

主持人:说到刚需的话,因为我们也看到有些人说现在很多的可穿戴设备其实是伪造的伪刚需,其实大家并不感冒。你比如说手环,包括谷歌眼镜,谷歌眼镜看久了是不是会成对眼什么的。针对刚需这个观点,您二位是不是也认同?或者是说还有其他看法?

本杰明·丁:对于智能硬件来说,我认为你不能说它伪刚需它就没有市场,我不是这么认为,对于VR/AR来说,它是生活体验追求和态度的一个产物,它存于这个市场没有任何问题,而我们不管是说到智能手环也好,智能手表也好,它的替代物很多,而现在当下所谓结合大数据的智能硬件,它的数据价值没有出问题的一些情况下,这样的产品自然而然就会受到重视。

郭骅:你如果就是人为的想把现有的一些什么硬件给它加个智能的光环,叫它自己造出一个用户场景或者怎么样,以为这样你的APP就智能了,这个东西是不会太长的。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好朋友他做了一个东西就是胎语,就是母婴的产品,当然它的产品做得还不错,但是这个对于用户来讲,有没有它的替代品,这中间又有什么数据挖掘的东西,然后产品厂商也很容易做出这个东西,所以首先一点就是你这个是硬件,这个硬件怎么样才是别人真正需要的硬件,而且要比现在现有的硬件有什么更独特的地方,要么就是你在去真正挖掘你的全新的硬件。现在VR/AR这些东西可能还是没有的东西,你得培养用户的习惯,这个东西时间比较长一点,但是你能找到一个点,不是说现在就有,很多智能硬件比方说智能家具那个冰箱。我有智能家具了,今天你的温度,水开了,牛奶没了什么,这些东西不错,蛮有意思的,但是你说真正别人是不是要花这个钱换这个冰箱,这个还要考虑。

主持人:其实说到大数据,现在可能To B的市场相对广泛一些,To C还没有起来,所以导致可穿戴设备发展缓慢。我们都知道像智能手表、手环这些可以记录你的心跳,可以记录你的血压,可以记录你每天的步行多少次数,是不是达标了,但是这个数据它没有形成一个数据池,就像医院不知道你的信息,这个信息传递不出去,所以说这也限制了智能硬件的发展,其实应该说现在像很多医疗机构,他们完全就是信息孤岛,对病人信息完全没有共享,所以说如果这一块起来的话,我个人认为像智能穿戴设备这一块是不是也可能受到一定的制约,不知道二位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看法。

本杰明·丁:现在你开发大数据的时候,其实这个设备所记录的传输出来的数据本身没有应用的价值,我说的这个价值是通过数据再次的应用,然后具体转化成某些服务,给用户带来一种新的增值服务,现在并未达到的原因是什么,因为数据之间没有形成关系,数据关系是什么?大数据就是对海量数据处理,它的本质是统计,统计之后要干什么?我们统计是要来帮助我们做决策的。其实我们是应该通过决策数来倒推一个数据的模型,如果你想从这个数据碎片中知道碎片A跟碎片B有没有形成关联,我们要找这样的关系,其实把这个数据变得有价值的前提是你在假设这个数据的应用场景时,这个假设有没有价值。从这个假设有没有价值出发之后我们再看看数据有没有矩阵。

郭骅:张总刚才你讲的几点我讲讲我的看法,确实对于大数据方面是有缺失,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 To C对个人隐私、对数据保护这方面还是有很多想法的,就是他真正愿意做这个事,所以你做这个事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可能是To B方面现在发展得比较快,国外也是这个过程,开始可能是先帮政府部门、经营部门做一些事,然后慢慢再发展到To C的场景。

我觉得你后来讲的医疗行业其实是潜力非常大的。一两年前我也跟朋友做过一个项目,他做的就是怎么样能够把一些智能硬件放到个人的家里,比方说智能的马桶,你每天早上上洗手间那么简单的体温、血糖、心跳这些东西马上就会体现出来,然后传到上面去,这是所谓的一个介入。还有韩国一些智能硬件的厂商介入,比如床单、毯子,你盖了就可以24小时监控体温、血压这些东西。关键就是这些数据是个性化的,怎么样让其真正有价值的是跟医院连起来,跟我的医生连起来。大家都体检,体检是在那一点、那一时刻你的状况,真正不能反映你身体的状况,其实更好的是你到医生那儿去,我的前六个月身体状况在那边,医生已经知道了,但是这个问题也不是技术上的问题,更多的其实是立法、体制方面的问题,谁来牵头做这个事情,谁做这个分享的平台,然后怎么样能够保护隐私权,保护数据安全这方面,怎么配套的东西还是没有办到,所以说不是一个技术的问题,更多的是监管体制这些问题。

主持人:谢谢郭总,下面这个问题要问一下小丁,从你的角度来看,未来的智能硬件你觉得它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如果还是现在这样维持下去的话,就像刚才郭总说的体制机制没有得到改善的话,这些技术也发展不起来。在这种环境下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血路杀出去,就像我们的主题是破局,能不能找到破局之道?

本杰明·丁:如果从大数据上进行深入考量,去建立一个非常好的模型的话,那智能硬件才会更加智能。为什么说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让你深度学习,将深度学习导入人工智能,所以说大数据当然可以导致世界更加智能,能引起这个趋势。美国为什么能发展得这么好,因为他非常注重用户体验,同步每个设备的人机交互都会比中国的智能硬件来得好得多。

还有一点就是千万不要打价格战,因为通过自己的网络平台去进行销售的话是很分散的,甚至可能会做死,所以要走串通的分销手段,必须找到渠道商,但是渠道商要求很高,有的时候你给的价格和最后销售的价格必定要形成利润差,这个利润差必须在乘以2、乘以3、乘以4,还有这个智能销售,如果你购买产品帮老板买一个东西,或者帮女朋友买一个花心思的有新意的优质产品,你必须要仔细挑选。

主持人:我再问一个问题,你们做的智能硬件社区特色体现在哪里?

本杰明·丁:其实我们是个物流社区,主要做的是围绕着智能硬件消费者圈子的发烧友,到后期甚至会转成一个电商的闭环,其实这个社区切入点是以图片视频类的切入,产品可以拆分,可以将以前一些好的东西进行重新拆解、重新封装,我们以技术上的创新打包成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形成闭环的社区APP,同时这里面有一个保密的东西,但是可以透露一点,就是会跟智能硬件的提供商进行合作。也就是说所有的客户及使用者也好,还有供应商也好,他在使用这个APP的时候,使用到他们自己的APP的时候,是可以导入我们的APP,具体怎么操作这个是在研发阶段,不多讨论,但大致是这样的。

主持人:接下来最后一个问题我还是回到郭总这边,您作为大数据专家,您最想对我们的硬件创业者说些什么呢?

郭骅:刚才主要的都讲了,但是我提一个跟创客100有关的,我觉得现在这个生态,特别是大数据、智能硬件、云计算,甚至包括一些物流,其实都有各种各样的公司在做,这是一个产业链,每个人做一个专门的事,其实创客100可以提供一个平台,让大家更好的合作,更好的做自己专门的事,然后把它串起来。因为创客100有政府的支持在里面,昌平区政府是股东,能有大数据方面这些政策的引导、政策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基于这一点我觉得如果创客100能够提供这个平台,把大家结合起来,又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把这个事做大做好,这是可以作为一个可尝试的方向。

主持人:谢谢郭总和小丁,接下来把时间交给我们在座的诸位创业者和听众朋友,看哪一位有问题现在可以举手。

Q:我想提问的是小丁,刚刚听您说您在美国的时候做了智能硬件电商方面的工作,为什么不继续做下去了反而到国内做社区?您觉得哪个更有前途一些?

本杰明·丁:我是从电商转变过来的,对于智能硬件来说,它是一个非常崭新的东西,纯新的产品,对于用户来说他没有信任度,如果这些产品不是去线下做亲自的体验,怎么敢在一个初创平台去购买。虽然我们电商系统做的是全自动商品,或者有视频播放功能,讲故事讲得也很多,但是销量转换的不是很好,所以我最后转成分销的形式做这个事情。那时候我和曹总在微博上聊天,他说你做什么电商,先从社区聚人开始,当时曹总举了很多的例子跟我论证,最后我被说服了,我也认为如果你没有能力聚集发烧友,让他们形成黏性,让他们对平台增加一定信任的话,他们是很难成为消费者的,所以我打算先从社区入手。

主持人:谢谢小丁。这样我们这一期的开放日就到此结束,有问题的待会儿还可以单独问郭总和小丁,在这里我再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感谢郭总,感谢小丁的经验分享。

(结束)


创客100创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专注于TMT领域早期项目投资。LP均来自政府、互联网IT、传媒知名企业和个人。创客100创投基金对IT、通信、互联网、IP等有着自己独特眼光和丰富的资源。决策快、投资快是创客100基金最显著的特点。
相关文章
创客100企业家商学院揭牌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创客100企业家商学院揭牌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前海美银高德良获聘为创客100企业家商学院教练型导师
前海美银高德良获聘为创客100企业家商学院教练型导师
磐古金服曹征雁获聘为创客100企业家商学院教练型导师
磐古金服曹征雁获聘为创客100企业家商学院教练型导师
创客100企业家商学院资深导师:创业浪潮中,企业怎么做才不被淹没
创客100企业家商学院资深导师:创业浪潮中,企业怎么做才不被淹没
江南春:同质化时代,如何打响企业品牌战略
江南春:同质化时代,如何打响企业品牌战略
全球奢侈品用户服务运营平台“包大师”获得创客100数百万Pre-A轮投资
全球奢侈品用户服务运营平台“包大师”获得创客100数百万Pre-A轮投资